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离不开示范运行,示范运行工作的效果决定了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能否真正普及。几年前,以中国、美国为代表的国家提出了发展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倡议,英国、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的城市参与其中,如今世界各国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日前,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2017国际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及产业发展论坛上总结我国新能源汽车运营成果时表示,我国主流纯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达到了250公里以上,车辆成本和销售价格不断下降,轻量化、智能化等技术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领域逐步应用。 据了解,近年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化快速发展,2010年大规模牵头发展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以来,每隔四年左右我国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电池的能量密度便提高一倍,成本可以降低50%左右,我国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正在逐步提升。 我国对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寄予厚望,其不仅能够解决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污染问题,还能解决城市拥堵等问题。万钢指出,要发展共享式的新能源汽车,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作出贡献。他强调,推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不仅要突破技术瓶颈,还要重视政策问题,也就是目前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运营中遇到的体制机制上的障碍。“目前中央明确了纯电动新能源汽车长期创新发展的规划,各部门各行业也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特别得到了北京、上海等一些先行城市的大力支持,这些城市作为全国要建设的科技创新中心,在这个方面做出表率。” 在万钢看来,中国纯电动新能源汽车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充电难。万钢认为,充电桩的建设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最大程度上提升使用效率,例如采用共享模式,这涉及到充电桩建在哪里,即建设的位置能不能被大家所用?能否保护好充电基础设施不被破坏? 其次,需要关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减排效应,让新能源汽车真正做到零排放。万钢指出,这几年生产的100万辆左右的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其运行消耗的电仅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2%左右,未来还要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为节能减排作贡献。 最后,要实现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全回收利用。万钢强调,今后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不能走传统汽车在报废环节还产生污染的老路。“我们希望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要做到全回收,所有材料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它的回收流程,电池在车上用八年之后,还可以在充电站再用八年,然后再百分之百地回收利用,这些技术难题都是我们未来需要解决的。”万钢最后表示。

|